当专业实习走进哈工大航天馆Ⅰ:电气新生点亮电气实践之光
为了深化实践育人内涵,推动学科交叉融合,培育新时代应用型人才,在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的支持下,信息学院24电气2班学生走进哈工大航天馆开展专业实习教学。“场馆里的专业实习课”通过场景化、互动化、跨学科的特点,打破了传统课堂的局限,实现知识内化与能力外化的双向赋能。
24电气2班团支书高子壹:参观哈工大航天馆让我深刻感受到中国航天科技的飞速发展与深厚底蕴。航天馆内陈列的各类航天器模型、发动机实物以及历史资料,生动展现了我国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辉煌历程。特别是看到长征系列火箭、嫦娥探月工程等标志性成果,内心充满自豪与敬佩。这次参观不仅让我增长了知识,更深刻体会到科技强国的重要性。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应努力学习,勇于创新,为祖国的繁荣昌盛贡献自己的力量。
24电气2班副班长钟昕芮:走进哈工大航天馆,就像走进了一个探索宇宙的课堂。馆里的展品,如神舟飞船和嫦娥探测器,展示了科技的成就。这次参观让我认识到电气技术在航天中的重要性,激发了我对电气知识的学习兴趣。
24电气2班学习委员张峰岐:本次专业实习,我们参观了哈工大航天馆。展馆里陈列着各种火箭、卫星模型,还有真实的航天器部件和历史资料。看到那些记录着科研人员长期攻关的展品,我体会到航天工作者踏实钻研的精神。这次实地参观让我把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现实技术联系起来,加深了对专业的兴趣,也让我对后续学习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24电气2班文艺委员刘宇:通过本次专业认知实习,我了解到电气工程在航天领域的重要作用。我把课堂学的电路原理知识与实际应用对接起来,感受到理论知识和工程实践之间的联系。希望未来能在电力电子或智能控制方向继续学习,争取把所学知识应用到相关领域。
24电气2班生活委员王琦峰:踏入哈工大航天馆,仿佛开启一场奇妙航天之旅。馆内珍贵的航天器模型、详实的史料,生动展现中国航天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艰辛历程。看到东方红一号模型,我心潮澎湃,它承载着先辈的航天梦与民族希望。还有那些记录科研人员默默奉献的图文,让我深知航天成就来之不易。这次参观,不仅加深了我对航天知识的了解,更让航天精神扎根心中,激励我在学习生活中勇于探索、无畏困难。
24电气2班李奕霄:当我们离开时,我仍然对这里念念不忘。不只是因为在这里面都是学习到的知识和感想,更是因为在这当中,我不仅感受到了宇宙的宏大,和对他的敬畏,更有对于人类敢于去探索星空开拓宇宙的智慧与勇气的敬佩,或许有一天我也会参与到这样的事业当中去,共同在星空中相会。
24电气2班刘文鑫:走进哈工大航天馆,就像开启了一场震撼人心的时空穿梭。馆内丰富的展品,从精巧的火箭模型,到珍贵的宇航服,无一不在诉说着中国航天的辉煌历程。漫步其间,我仿佛能看到科研人员日夜攻关的身影,深刻领悟到他们勇攀科技高峰的坚定信念。这次参观,不仅让我收获航天知识,更让我懂得,正是无数航天人默默奉献,才有如今的航天成就。他们的精神激励着我,在今后学习生活中,要以无畏的勇气、扎实的行动,去追逐梦想、攻克难题。
24电气2班李佳栩:看着不同时期的火箭模型,从简陋到精密的变化,体会到航天人持续攻关的坚持。那些泛黄的图纸和旧设备,记录着从构想到实现的艰辛。这次经历让我更理解技术突破需要脚踏实地,作为青年学子,要传承这种实干精神,在专业学习中稳扎稳打。
24电气2班李国栋:走进哈工大航天馆,就像撞进了航天知识宇宙。馆里有“实践一号”卫星这种真家伙,还有数不清的模型,从火箭到飞船,细节超逼真。触摸它们,我感受到了航天科技的震撼与精密。那些老照片里,哈工大人扎根航天,攻克无数难题。这一趟参观,点燃了我对航天的热爱,也让我懂得,正是无数人的坚守,才有中国航天如今的辉煌。
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在沉浸式场景中加深了对电气专业的认知,体验了多学科协同攻关模式,强化了工程报国的使命担当。未来信息学院将继续拓展实习实训渠道,完善实践教学体系,围绕国家发展战略和黑龙江省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深入应用所学知识,提高实践和创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