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码赋能机械臂,跨界融合启新程 | 软件工程专业2024级新生走进思灵机器人
为拓展软件工程专业学生的行业认知,深化产教协同育人机制,3月21日,在新E代数智未来产业学院的支持下,哈尔滨广厦学院软件工程专业2024级新生走进思灵机器人科技(哈尔滨)有限公司,开启了一场以“探秘机器人技术与软件工程的跨界融合”为主题的沉浸式实践学习之旅。通过实地参观、技术讲解与机器人操作实战,同学们零距离感受智能制造的科技脉动,领悟软件工程在机器人领域的核心价值。
1
走进企业:解码智能制造全流程
在思灵机器人工作人员的引导下,同学们首先参观了企业展厅与智能化生产车间。展厅内陈列的工业机械臂、柔性协作机器人等设备吸引了大家的目光,工程师通过医疗手术机器人、物流分拣系统等应用案例,生动诠释了机器人技术如何赋能现代产业。走入车间后,同学们目睹了机器人从精密零部件组装到整机调试的全过程,对“软件定义硬件”的智能制造理念有了直观认知。
2
技术讲堂:揭秘软件工程的机器人实践
思灵机器人研发中心的技术专家以“软件工程如何驱动机器人进化”为题,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干货满满的分享。工程师从机器人操作系统(ROS)架构切入,解析了运动轨迹规划、多传感器数据融合等核心算法背后的软件逻辑,并通过视频演示了AI视觉识别技术在工业质检中的实际应用。“机器人每个动作的背后,都是数千行代码的精密协作。”工程师的总结让同学们深刻体会到专业知识的实践价值。
3
实战演练:代码驱动机器人任务
为了让理论落地,活动特别设置了机器人编程实战环节。在工程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分组操作简易机器人开发平台,尝试编写控制代码。从机械臂抓取角度调整到移动机器人路径规划,同学们通过反复调试代码,最终成功让机器人完成了物料搬运、手势响应等任务。“当屏幕上冰冷的代码转化为机器人流畅的动作时,我才真正理解了编程的力量!”一位同学在操作成功后兴奋地说道。
4
模拟挑战:跨界融合的创新试炼
活动的压轴环节是机器人任务设计挑战赛。各小组需根据企业发布的“智能仓储分拣”模拟需求,在限定时间内设计解决方案并完成逻辑演示。同学们结合课堂所学的数据结构与算法知识,围绕任务优先级调度、异常处理机制展开激烈讨论,最终呈现的方案既充满创意又兼具可行性。这场“迷你项目开发”不仅锻炼了工程思维,更让同学们感受到团队协作的乐趣。
此次参观活动是哈尔滨广厦学院信息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推进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通过与企业前沿技术的深度接触,学生们不仅拓宽了专业视野,更点燃了对机器人操作、AI算法等领域的探索热情。学院将持续搭建校企协同育人平台,将产业需求融入教学环节,助力学生在科技浪潮中勇立潮头!